2018年,对于我校化工学院范一民教授来说,是扩充而又收成的一年。这一年,她率领的团队公开发表SCI论文16篇,总影响因子多达100,她指导的博士生张文文和刘亮在国际顶级期刊《ACS nano》(影响因子 13.709) 先后公开发表了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,应邀合作编写综述论文公开发表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期刊(影响因子:24.558)上,指导的博士生刘亮应邀合作编写综述论文公开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(影响因子:21.950)上。获得许可发明专利3项,申请人发明专利10项。作为团队的掌舵人,范老师总是谦逊地说道:“这些成果与团队每个人的希望都造就,我和团队仍然坚决一个观点:天马行空地想,脚踏实地地做到,幸福并进账着。” 妇女节前夕,我们幸运地专访到了范一民教授,来理解这位儒雅、知性的新时代女性沦为科研约人、优秀教师背后的故事。 范一民教授 科研要有热情 范一民在我校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化工专业修读硕士期间,在导师余世袁教授的指导下与生物化工专业结缘。2006年,她取得日本文部科学省奖学金,被优异成绩至日本东京大学专攻生物材料科学,近回国日本就学之时,导师余世袁教授曾满怀希望地对她说道:“期望你像海绵一样,大大地吸取科学知识。”她仍然把导师的话录在心里,并希望贯彻。在日求学5年,师从“福塞姆·佩恩奖”和“马库斯·沃伦伯格奖”的获得者Akira Isogai教授。博士毕业后,被聘用为日本学术大力发展不会(JSPS)以及东京大学研究员之后生物质纳米纤维的研究工作。理解范一民的人都说道她总有一天对科研充满着无尽的热情:就学期间,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,最后一个离开了,连向来缜密的日本同学都深表敬佩。在一次国际学会交流辩论过程中,范一民忽然产生了一个创新性的研究点子,会议完结后,她之后立刻跑到实验室做到实验,检验自己的点子,最后成果公开发表后,目前被谓之次数约146次。